纳杰知识产权公司logo
纳杰知识产权

国家知识产权正规备案单位

专利申请专利申请 商标注册商标注册 高新认定高新认定 知识产权贯标IP贯标

纳杰24小时咨询热线

纳杰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
国外专利申请

您的位置:主页 > 国外专利申请 >

年底拼业绩?男子设高价收购专利陷阱骗取“检测费”“注册费”!

发布时间:2021-12-24

越接近年底,冲业绩拼KPI的人就越多,包括我们这些从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人,也正拼着。不为别的,就像给2021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尽管这一年发生过不少事情,而不断变异的新冠病毒也影响到了很多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但幸好我国的防疫措施是有效的,并且在各国因为奥密克戎变异毒株陷入混乱的时候,中国早就有准备了。甚至还能出台一些政策来刺激经济,比如尽快恢复某个地区的正常经济和社会秩序、各种扶持企业渡过难关的政策。

当然,在知识产权方面,同样也推出了一些新政鼓励人们创新,尤其是对各类非正常申请专利行为,还出台相关制度进行规范,严惩非法专利代理机构及专利代理师。

不过,随着专利的价值越来越受重视,一些诈骗分子也打起了专利的歪主意。在不久前,一男子就伙同他人假借收购专利为名,以“检测费”、“注册费”等理由骗取发明人钱财。

案件起因

据正义网讯,2020年11月,叶先生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电话中一男子许某自称是做专利买卖的中介,并询问其名下的专利是否愿意出售。有出售专利意愿的叶先生便答应了下来,并让该中介帮忙寻找买家。

没多久,许某就带来了“好消息”,称有客户愿意出500万的价钱收购其专利,许某把收购方邹老板的联系方式给了叶先生。在沟通过程中,邹老板提出让叶先生先注册营销端口才愿意收购的要求。

不知道怎么注册端口的叶先生便咨询了中介许某,许某则顺势推荐了某科技公司曾老板并称对方能够注册端口。在许某的牵线下,叶先生以29400元的价格委托曾老板做了有效期为3年的国际海外营销端口。

其后,叶先生将相关材料给了收购方邹老板,可对方却表示3年的端口不满足收购条件并提出让叶先生再做一个10年的端口。叶先生考虑到自己已没有钱款再支付10年的高额端口注册费用,叶先生便想着放弃出售专利。不承想,邹老板听后表示愿意各退一步,并提出仅需叶先生再做一个安全检测,为此,叶先生再一次咨询了中介许某。

许某表示可以帮助叶先生做检测并收取了检测费26800元。没多久,许某回复称检测结果显示叶先生的专利存在一些问题,但可以花钱修复。

想到收购成功就能获得500万的巨额钱款,叶先生一咬牙就支付了7000元修复款。眼见事情都办妥了,叶先生满心欢喜地等待着签订收购合同,可中介许某却迟迟未带来确切消息,2021年4月,许某更是将叶先生拉黑,自此失去了音讯。

联系不上许某,叶先生只能转而联系收购方邹老板,但邹老板却对收购的事三缄其口,对于叶先生提出想见面详谈的要求也是多次以“人在海外”“回国隔离”等理由拖延拒绝。许某无故消失、邹老板的回复含糊其辞,意识到自己可能遭遇了骗局,叶先生报了警。

2021年7月,犯罪嫌疑人周某被抓获,其到案后对伙同他人以购买专利为幌子,杜撰“中介许某”“收购方邹老板”“科技公司曾老板”身份,虚构“端口注册”“安全检测”等项目骗取被害人钱款共计63200元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日前,上海市金山区检察院依法以诈骗罪对周某提起公诉。

检察机关认为,被告人周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伙同他人骗取被害人钱款,数额巨大,其行为已触犯《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应当以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最终,法院支持指控,依法判处周某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

近几年,有些不法分子会采用某种手段对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发明人进行诈骗,并且相关案件正不断增多。有的和上述案件一样,假借收购专利之名骗取钱财;有的以国家机关、全国性组织或国际组织的名义搞专利评奖、专利转让,诈骗钱财;有的冒充国内外合法组织的名义,以举办博览会等形式许诺参展项目获奖等手段,骗取参展费;也有的谎称专利项目被收录到优秀项目汇编,或假借欲出版发明人名人录为由,骗取出版费等等。

这些违法犯罪活动不仅直接侵害了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发明人的经济利益,挫伤了发明人申请专利的积极性,还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破坏了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及其他合法组织的声誉,社会影响极其恶劣。

骗局

据了解,目前,专利诈骗行为主要是利用专利文献公告或专利信息系统获取发明人的个人信息,然后利用信件、网站等方式,以虚假信息引诱专利权人,牟取非法利益。

除此之外,也有人利用“商标通过证书”“商标续费通知”等骗取到付邮费。

相关阅读:

315曝光商标新骗局:白送购物卡、利用《民典法》等多种套路逛骗到付邮费!

继到付邮费后,又现新骗局“线上商标续费通知”!

不论是专利还是商标的诈骗案件,一般都具有这两个特点:

一是不法分子作案手段具有很强的隐蔽性,通常采用信件形式,寄送至外省发明人,由于“获奖通知”中的联系地址和联系人不真实,不法分子流窜性大,因此非常不利于案件侦破;

二是单个案件诈骗金额达不到公安机构立案标准,诈骗金额多为几百元,发明人受骗后常因为金额不大而不愿跨省追究。

为避免再发生此类事件,也防止不法分子以不当的手段获取更多不义之财,请在收到这类信息或邮件时,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先咨询专业的代理机构,了解清楚该内容是否为虚构信息,不要图省事或是怕麻烦。

上一篇:从明天开始,PCT国际申请文件不超过30页收取9260元!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2020-2022 北京纳杰知识产权版权所有 北京市东城区崇文门外大街3号新世界中心写字楼B座718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