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利
北京专利申请 专利资助政策 发明专利申请 PCT专利申请 北京专利资助 专利申请流程 -
商标
北京商标注册 国际商标注册 商标续展注册 商标驳回复审 香港商标注册 美国商标注册 -
版权
美术版权登记 版权代理注册 软件版权登记 汇编作品版权 文字作品版权 版权登记费用 -
法律服务
一株产L-苯丙氨酸的重组谷氨酸棒状杆菌及其构建与应用
发布时间:2017-10-24专利名称:一株产L-苯丙氨酸的重组谷氨酸棒状杆菌及其构建与应用
申请类型:发明专利申请
著录项展示
申请号:CN201510002644.9
申请日:20150105
公开(公告)号:CN104531597A
公开日:20150422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江苏汉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陈坚;堵国成;康振;张传志;顾汉章;徐堃
主分类号:C12N1/21
分类号:C12N1/21;C12N15/77;C12P13/22;C12R1/15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国省代码:江苏(32)
优先权:20140922 CN2014104878994
代理机构:北京爱普纳杰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产L-苯丙氨酸的重组谷氨酸棒状杆菌及其构建与应用,属于代谢工程领域。本发明在谷氨酸棒杆菌模式菌株Corynebacterium?glutamcium?ATCC?13032中,使用谷氨酸棒杆菌与大肠杆菌的两个穿梭表达载体pEC-XK99E和pXMJ19表达L-Phe合成途径中八个关键酶基因:aroFfbr,tktA,ppsA,aroL,pheAfbr,aroE,aroA,tyrB,并通过使用两个不同强度的启动子Ptac和Plac对八个基因进行组合表达提高L-Phe产量,L-Phe产量最高达到5.59±0.11g/L,莽草酸积累为0.31±0.11g/L。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过量表达L-Phe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提高谷氨酸棒杆菌发酵生产L-Phe的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株产L-苯丙氨酸的重组谷氨酸棒状杆菌及其构建与应用,属于代谢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Phe),即D.L-α-氨基-β-苯基丙酸,是一种芳香族杂环、非极性、电中性的氨基酸,有外消旋DL-型、L-型和D-型三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光学异构体为L-苯丙氨酸(L-Phe),比旋光度为-35.1°。L-Phe在生物体内可被辅酶四氢生物喋呤不可逆地转化为L-酪氨酸(L-Tyrosine,L-Tyr),后继续分解,经转氨基生成少量苯丙酮酸。L-Phe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人体和动物所必须的8种氨基酸之一,而D-Phe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只有通过合成的方法获得。
L-Phe的生产技术主要包括天然蛋白质水解法、化学合成法、酶法和微生物发酵法。其中天然蛋白质水解法由于其生产工艺相对复杂,产品质量不稳定,难以用于工业化生产。化学合成法因其生产路线长、副产物多且产物为消旋不宜推广使用等缺点,因而逐渐被淘汰。由于酶法具有生产工艺简单、产物浓度高、纯化步骤简单等特点是目前工业化L-Phe的主要生产方式之一,微生物发酵法具有原料廉价易得、环境污染较小,产物浓度高等优点成为国内外工业化生产L-Phe的主要方法。
谷氨酸棒杆菌中L-Phe合成途径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中心碳源代谢途径提供两个前体物质,来源于糖酵解途径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hophoenol pyruvate,PEP)以及来源于磷酸戊糖途径的4-磷酸-赤藓糖(Erythrose-4-phosphate,E4P);2、莽草酸途径是芳香族氨基酸合成的共同代谢途径;3、分支酸路径,以分支酸(Chorismate)为节点通过不同的酶作用分别流向三种不同的芳香族氨基酸L-Phe,L-酪氨酸和L-色氨酸。
虽然大肠杆菌发酵生产L-苯丙氨酸能到很高的水平,但大肠杆菌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而在大工业化生产中受到了限制,尤其在制备食品级的大工业化生产中。这是因为大肠杆菌本身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所生产的重组蛋白、有机酸等产物中残留有大肠杆菌的相关抗原,从而易引起人或其他动物的免疫反应,这是公众卫生所不能接受的;此外,大肠杆菌是一种很好的噬菌体宿主菌,在大工业化发酵生产中极易遭受噬菌体的感染。
谷氨酸棒杆菌是一种食品级的微生物,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L-苯丙氨酸产量提高的重组谷氨酸棒状杆菌。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株产L-苯丙氨酸的重组谷氨酸棒状杆菌,是在谷氨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中过量表达了八个L-Phe合成途径的八个关键酶基因:aroFfbr(3-脱氧-D阿拉伯庚酮糖-7磷酸合酶),aroE(莽草酸脱氢酶),ppsA(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合成酶)、tktA(转酮酶)、pheAfbr(双功能酶分支酸变位酶/预苯酸脱水酶),aroA(5-烯醇丙酮酸莽草酸-3-磷酸合酶),tyrB(氨基转移酶)和aroL(莽草酸激酶)。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谷氨酸棒状杆菌是谷氨酸棒状杆菌ATCC 13032。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aroFfbr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aroE的核苷酸序列如Gene ID:3343183所示,ppsA的核苷酸序列如Gene ID:14791674所示,tktA的核苷酸序列如Gene ID:3343601所示,pheAfbr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aroA的核苷酸序列如Gene ID:3345010,tyrB的核苷酸序列如Gene ID:12933673所示,aroL的核苷酸序列如Gene ID:12930837所示。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aroFfbr,aroE,ppsA和tktA与pEC-XK99E连接后转化谷氨酸棒状杆菌;pheAfbr,aroA,tyrB和aroL与pXMJ19连接后转化谷氨酸棒状杆菌。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aroFfbr与aroE融合,ppsA与tktA融合,连接表达载体pEC-XK99E后,在aroFfbr-aroE、ppsA-tktA前分别插入启动子Ptac和Plac构建重组质粒pEC-XK99E-Ptac-aroFfbr-aroE-Plac-ppsA-tktA,简写为pSUTL;pheAfbr与aroA融合,tyrB与aroL融合,连接表达载体pXMJ19后,在pheAfbr-aroA、tyrB-aroL前分别插入启动子Ptac和Plac构建重组质粒pXMJ19-Ptac-pheAfbr-aroA-Plac-tyrB-aroL,简写为pSDTL。
所述启动子Ptac由Trp启动子和Plac启动子杂合而成,受IPTG诱导,具有更高的转录效率。
所述启动子Plac受IPTG诱导,其强度约为Ptac启动子强度的1/11。
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构建所述产L-苯丙氨酸的谷氨酸棒状杆菌的方法,是将aroFfbr、aroE、ppsA、tktA连接到一个表达载体,将pheAfbr、aroA、tyrB和aroL连接到一个表达载体,共同转化谷氨酸棒状杆菌。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aroFfbr,aroE,ppsA和tktA与pEC-XK99E连接后转化谷氨酸棒状杆菌;pheAfbr,aroA,tyrB和aroL与pXMJ19连接后转化谷氨酸棒状杆菌。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aroFfbr与aroE融合,ppsA与tktA融合,连接表达载体pEC-XK99E后,在aroFfbr-aroE、ppsA-tktA前分别插入启动子Ptac和Plac构建重组质粒pEC-XK99E-Ptac-aroFfbr-aroE-Plac-ppsA-tktA,简写为pSUTL;pheAfbr与aroA融合,tyrB与aroL融合,连接表达载体pXMJ19后,在pheAfbr-aroA、tyrB-aroL前分别插入启动子Ptac和Plac构建重组质粒pXMJ19-Ptac-pheAfbr-aroA-Plac-tyrB-aroL,简写为pSDTL。
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所述产L-苯丙氨酸的重组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生产L-Phe的方法,是将种子培养基接入发酵培养基中,同时加入1.0mM IPTG诱导质粒表达重组酶,置于巡回式摇床(200-300r/min)上,30℃发酵培养60-80h。
种子活化培养基(LBG)(g/L):蛋白胨10.0,酵母膏5.0,氯化钠10.0,葡萄糖5.0,装液量20mL/250mL。
种子活化培养基(LBG固体)(g/L):葡萄糖5.0,酵母粉5.0,蛋白胨10.0,氯化钠10.0,营养琼脂15.0~20.0。
发酵种子培养基(g/L):葡萄糖25.0,玉米浆干粉17.5,硫酸铵5.0,硫酸镁0.5,磷酸二氢钾1.0,尿素2.0,pH 6.8-7.0。装液量20mL/250mL。
发酵培养基(g/L):葡萄糖100.0,玉米浆干粉6.0,硫酸铵25.0,硫酸镁0.5,磷酸二氢钾1.0,柠檬酸钠2.0,碳酸钙20.0,pH 6.8-7.0。装液量20mL/250mL。
谷氨酸棒杆菌培养基根据需要添加对应的抗生素:氯霉素(17mg/L);硫酸卡那霉素(25 mg/L),IPTG添加量终浓度为1.0mM,发酵诱导时间为0h诱导。
种子培养:接种一环LBG平板种子于发酵种子培养基,置于巡回式摇床(200r/min)上,30℃培养18h。
发酵培养:按10%接种量将种子培养基接入发酵培养基中,同时加入1.0mM IPTG诱导质粒表达重组酶,置于巡回式摇床(200r/min)上,30℃发酵培养72h。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在谷氨酸棒杆菌模式菌株C.glutamiucm ATCC 13032中,采用两个质粒pEC-XK99E和pXMJ19对L-Phe合成途径不同来源的八个关键酶基因(aroFfbr,tktA,ppsA,aroL,pheAfbr,aroE,aroA,tyrB)结合两个启动子Ptac和Plac进行调控表达,通过理性的改造提高谷氨酸棒状杆菌模式菌株ATCC 13032中L-Phe产量,获得了一株重组谷氨酸棒状杆菌C.glutamicum(pSUTL,pSDTL),最终通过诱导表达C.glutamicum(pSUTL,pSDTL)L-Phe产量最高为5.59±0.11g/L,莽草酸积累为0.31±0.11g/L,出发菌株ATCC 13032 L-Phe产量为0.16±0.05g/L,莽草酸为0.29±0.02g/L,结果表明可以通过代谢工程的手段过量表达L-Phe合成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并结合调控表达的策略,构建出L-Phe的产生菌株,同时可以应用于提高L-Phe产生菌株L-Phe的产量。
编辑:冰亚@北京爱普纳杰专利代理机构
本文地址:http://www.bjnajie.com/a/guonazhuanlixinwen/20171024/96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