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过头,比没有管理更可怕!
发布时间:2018-04-03很多人在创业的时候都要学企业管理,怎么学呢?大概是上网找个培训机构报名,花几千元买课程听听。
	
然后参加各种交流会什么的,还附送一套世界500强企业管理的制度和管理员工的手册。多省事儿,可以用这些东西来“制裁”自己的员工。
不想花钱的话就在网上随便找找相关的“鸡汤”文章,用来充门面也够了。
	
没错,多数创业者们干过这种事情,连做的梦都差不多:按照世界500强企业的管理制度,自己的公司也能很轻松地成为500强之一,那么赚几个亿更不是问题了。
事实上是怎样的呢?500强企业的管理制度确实很完善,可创业公司依旧每个月有人离开,加了工资也留不住。
难道花了几千块学的东西不是真的?或者说创业者没有努力拼搏过?不,花钱学来的内容都是干货,而且创业者们也都很勤奋,可以像马云、王健林、雷军等这样的成功企业家一样通宵达旦地工作,能够在一天里只睡四五个小时,甚至连春节都不休息。
其实不管是500强企业的成功管理学,还是那些企业家们的工作态度,你就是全模仿来了也没什么卵用。
因为对于创业刚起步的创业者们来讲,他们只有创业的热情却缺乏运营管理的经验,所以才总想复制一段别人成功的经历,企图让自己能少走一段弯,但是往往总是忘记别人的成功是自己无法复制来的。
要知道每家企业的项目不同,其经营理念和环境也都不一样,若一味的去拷贝他人的成功案例,那么大多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蜗牛纳曾经跟一些创业者聊过,他们都认为大公司的管理制度用在自己公司上一定很合适,用这种完善的制度也一定能让员工特别听自己的话,公司也能因此发展得更好。
既然制度是好的,那么员工不听话要走人,就一定是员工的错!不然为什么世界500强企业的员工不愿意走呢?
拜托,自己留不住人还怪到员工身上去,就算他身在曹营心在汉是个“叛徒”,但你真的确定自己这边也没毛病吗?
其实作为小企业,应该生存第一,发展第二;首先要保证自己能够生存下来,有生存下来的资本,而不是如同大企业一样,一天到晚跟员工谈论加强内部管理、强化组织架构等。你说你的员工天天看你纸上谈兵,能乐意留下来吗?
比如让营销人员每天都在填写各种报表,参加各种培训考试,使得营销人员根本没有任何时间、精力、心情去从事真正的营销工作,最后到了月底,业绩惨淡得要命,回头追究原因,肯定是营销人员素质太差,培训不到位,管理还需大力加强。最后,公司进入死循环!再比如:让研发人员天天早晚开例会,随时参加各种探讨会或者交流会,沟通学习心得体会或者管理经验,最后将我们的研发人员变成“办公室主任”,天天在办公室看报纸,学习最新管理经验。
诸如此类,皆是小企业“管理过头”的表现。表面上是看,这是小企业在虚心学习大企业的“成熟管理模式”,实质上是自己害了自己。小企业需要的是适合自己现阶段发展所需的管理模式,而不是千篇一律照搬大企业的管理模式。管理过头,比没有管理更可怕!
	
说了这么多,都是让你记住,你的企业不是世界500强,不要死搬他们的管理模式,虽然成功管理的精神实质都是一样的,但是针对具体企业的管理则千差万别。
所以小企业想改善自己的管理,一定要避免“大而全”的变革,应该立足于业务,先解决那些对业务运转有明显障碍的环节,每次都做一些小的改变,取得成效之后,再持续不断地改进。这种小步快走的管理变革副作用最小,企业里的各级人员都能适应,看到成果能让管理变革更容易开展,新的管理体系就会在这种渐进式的过程中确立起来,而且非常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只是在规范管理的过程中,小企业还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要保持企业的活力。我们看到这些成功的小企业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它们没有采取休克式的管理改革,而是在实用主义的基础上逐渐提高的。
那么到底该怎么做,才是规范管理呢?
一、把基本制度建立起来
这些必要的制度,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约束员工行为的基本制度;二是约束各项工作的专业制度;三是约束岗位操作的岗位规范。
制定制度有哪些原则?一是要简单,不要繁琐;二是要有明确的处罚条款;三是要明确制度的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制度谁来制定?基本制度,应该安排高层管理者来制定;专业制度,应该由各主管职能部门来制定;岗位规范,应该由车间或岗位来制定。
有了制度,如果不落实,还不如没有制度,那么,制度如何才能落实下去呢?有三点:一是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二是对制度主管部门进行制度落实情况的考核;三是按照制度的处罚条款,坚决地与奖惩挂钩。
二、理顺必要的流程
这个流程,不是生产方面的工艺流程,是指内部管理运行中的请示汇报类的审批流程。
流程当然是越短越好,因为短流程可以提高效率。在这个问题上,不少中小企业,要么过于简单,要么过于复杂,两种情况都不可取。
对于“简单”和“复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要么专业审核不到位,要么签字人不对结果负责任,最后都集中到“一把手”那儿。
对于流程的设计问题,可以从管理中需要把握的两个原则入手:你是重点关注结果,还是重点关注过程。
对重点关注结果的事项,可以少一些过程的控制和监督。对重点关注过程的事项,可以少一些对结果的审计和核查,这样都可以有效降低管理上的人力投入,以降低管理成本。
三、把定岗定编做好
定岗定编属于企业的组织建设,也就是你的组织架构如何设计,简单来讲,究竟设立几个管理层级最好,职能部门应该设置几个,各个岗位的定员是多少,职责范围又是什么,等等。
定岗定编有几个原则:一是扁平化的原则,要尽可能减少管理层级;二是考虑管理幅度,合理设置职能部门;三是结合同行业先进水平进行定员;四是按效益平衡点倒推定员。
需要注意的,大多数基层管理者都希望定员越宽松越好,所以,在定员问题上既要听取基层意见,更药体现企业强制性原则。
鉴于市场的变幻无常,定岗定编都是阶段性的,需要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不定期的调整。
另外,扁平化的最好措施,就是不设副职,设立总监兼任职能部门负责人的方式,因为好多的扯皮,都是由企业的高层导致的。
四、把考核建立起来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要一提考核就觉得它是多么“高大上”的东西,其实,考核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譬如说日常管理中的对员工行为的考核,对迟到、早退、旷工等问题,任何企业都会有这样的制度安排。
如何理解考核?又如何建立考核?
一是把对员工行为的考核建立起来,这是最基本的;二是把绩效考核建立起来,这是对企业整体运行状况的评价;三是把专业考核建立起来,这是企业自身提升专业管理水平的需要。
考核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员工行为考核,只对员工本人,不要牵扯进所在部门的其他人;二是绩效考核,是对各级组织的考核,不是对员工个人的考核;三是专业考核,是对企业各级专业管理部门的考核。
对于考核周期的问题,这儿也做一明确:行为考核,要随时进行;绩效考核,一月一次,当月考核,当月兑现;专业考核,可以一月一次,也可以一季度一次。
这里强调一点,就是绩效考核的主要目的,不要过分夸大它的作用。绩效考核的主要目的,就是如何把钱分好,分的相对合理、公正。
五、要学会开会
会议有两种:一种是决策会,研究事情怎么干;一种是通报会,给大家指明方向。在此重点谈谈决策会的问题,因为很多中小企业的决策会都流于形式。
很多中小企业不会开会,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会前不确定议题,二是会上一言堂,三是会议无决议,四是会后不落实。
如果会议不确定议题,且不在会前进行通知,与会人员怎么做准备?又怎么在会上发言?会上不让别人提意见,对议题也不能展开讨论,这样的会议就没有了意义。会议无决议,也就是对会议的议题,没有明确安排落实部门和责任人。对会议决定的事项,会后不落实,或者没有明确的完成时限。
如何学会开会呢?那就是把上面的四个问题,一一进行规范即可。另外,要建立各个层级的例会制度,尽可能减少临时性的会议。
六、把内部沟通建立起来
上面讲的会议问题,是企业内部最重要的沟通方式。除了会议之外,民企老板与中高层的单独沟通,是当前中小民企内部沟通的大问题。
有些老板,与中高层沟通的欠缺,主要表现就是:没有事情的时候,从来不和下属去交流;有事情的时候,谈的永远都是工作;有问题的情况下,谈的都是严厉的批评。
做民企的中高层,最怕的,就是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去“悟”,去“揣测”上级的意图,不能从正规渠道、正常方式得到应该得到的信息。
老板与下属的单独沟通,可以半年一次,也可以一年一次。沟通的内容,有几点:一是绩效评价,二是存在问题,三是提出要求,四是指明方向。
有位老板曾讲:沟通是生产力。讲的挺好,但愿能够落实下去,并先把自己与下属的沟通做好。
七、建立绩效导向的薪酬制度
有些民企讲,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我说你是在扯淡!其实,在当前环境下,前两条都是自欺欺人的,关键在于待遇留人。
鉴于中小企业捉襟见肘的财务状况,就要结合企业实际做好薪酬的设计。设计的原则,就是建立全员绩效导向的薪酬制度。
全员绩效导向薪酬制度的制定,有几个原则:一是无论是生产系统,还是职能部门,还是勤务系统,薪酬都必须与整体生产经营状况挂钩;二是实行生产系统的全面计件工资制度;三是建立单独技术人才薪酬规定;四是与月度的绩效考核结果紧密挂钩。
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薪酬设计必然是企业意志的体现。对于企业想激励的人群,可以设立各个单项进行薪酬分配的倾斜,譬如说学历补贴、专业职称补贴、技术职务补贴等。总之,就是要把你想留的人留得住。
八、干部的任用问题
毛主席说过:正确的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
看看过去这些年来,我们熟悉的那些成功企业,譬如华为,他们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干部使用的制度是先进的。
民企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跟随老板打天下的“老臣”的去留问题;二是干部的考核评价及任用问题。
解决这两个问题,关键是要把干部使用的机制建立起来,用制度进行规范。
如何规范呢?有两点:一是建立干部年度考评制度,强力推行末位淘汰;二是推行干部任期制度,以三年为期限,任期届满就地免职,重新竞争上岗。
以上可作为一个小企业管理的参考,只有做好最基本的事情,才能计划未来。
——END——
编辑:蜗牛纳@纳杰知识产权商标代理公司
来源:纳杰知识产权微信公众号(najieip)
地址:http://www.bjnajie.com/a/zlsb/2371.html
【纳杰温馨提示】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仅以配图表达无他意。另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本公众号转载的目的仅用于传递信息,如果您觉得该信息不宜被公众浏览或有其它原因,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感恩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