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有的专业侧重于与就业挂钩,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有的专业则侧重基础理论,适合继续深造学习。到底是让孩子成为有技术的人才,还是将来继续深造学习,可得好好考虑一番了。
【锦囊】如何让高考生既有分可加,又能引起名校关注?
发布时间:2018-05-29今天是5月29日
距离2018年高考
还有9天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统考科目时间安排的通知》,其考试时间安排为:

考试时间都出来了,所有高考生们都在做最后的准备,让自己能以最好的状态迎接人生中极其重要的考试。
不过最近有些家长却很焦躁,因为今年的政策改了,再加上新增了不少专业,所以很担心自己不能很好地帮孩子选择适合TA就读的专业,毕竟以后能找个专业对口的好工作很重要。
的确,人们在面对新事物的时候总会又兴奋又紧张,可能还有点迷茫。但是不要着急,虽然现在已经进入了高考倒计时,可家长们千万不要自乱阵脚。为了能让更多家长了解到今年高考的新动态,以及哪些新专业会成为未来最热门的专业。蜗牛纳特意上网搜了不少信息,在此分享给家里有高考生的你们。
关心高考的人都知道,教育部已经对今年的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也因此,为了顺应新一轮高考改革新形势,各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已经有了新的调整。(有不少调整的内容,蜗牛纳挑出其中两条说说)
今年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奥赛等加分项目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指出,今年将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
高校调整录取政策吸引优秀生源
北京大学在对优质生源的“全面考量”中,让考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综合素养,科学高效地选拔出具有特殊天赋和才能的学生,并使考生在测试过程中提升学识、视野和能力。
取消了一些加分项目,开始注重选拔出有天赋和才能的学生,这对于爱动脑爱动手的考生而言无异于福音。可又想加分又希望让高校看到自己的能力呢?很简单,只要你持有国家专利证书,不仅能在高考上加分,还能让不少知名高校抢着要你。
也就是说,考生的相关科研特长和创新潜质可作为自主招生试点高校优先给予初审通过的条件。


(目前为旧版信息,如果除了新版内容,请以官方信息为准)
怎样,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其实在高考加分方面还是蛮有希望的?不过专利的好处可不止这些呢:

说完了专利加分内容,我们再来看看各大高校新增的专业吧,都会在未来成为最热门的噢。
3月15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公布2017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我国高校共新增本科专业2311个。在新增设的专业中,蜗牛纳认为,其中7个专业最值得考生与家长关注。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站在互联网“风口”上的大数据,直接催热了大学里的大数据专业。
2017年新开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高校数量达250所。第一批成功申请该专业的高校共有3所,为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及中南大学,于2016年2月获得教育部批准。
作为交叉型学科,大数据的相关课程涉及数学、统计和计算机等学科知识。数据工作者可以施展拳脚的领域也非常广泛,很多机构都需要大数据项目来做创新驱动。
机器人工程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消息,2017年新增“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学校有近60所。
预计到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AI)产业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如此快速的增长和发展必然会产生大量的人才需求。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

为了加速新时代网络空间安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2017年度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中,增设“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共有18所高校本科开设“网络空间安全”专业,16所高校新增了“信息安全”专业。
“一带一路”小语种专业

随着“一带一路”合作深入推进,基于同沿线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现实需要,各高校新增许多小语种专业。
北京外国语大学此次新增审批专业14个,全部为此前没有的小语种专业,其中包括斐济语、库克群岛毛利语、卢森堡语、桑戈语等。
新工科专业

2017年教育部审批设置了智能制造工程、智能医学工程、智能建造、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新工科专业。
根据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联合印发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到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电力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新材料将成为人才缺口最大的几个专业。专家表示,现在仅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这些学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就有150万,到2050年,人才缺口会达到950万人。
助产学

专家称,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实施,各大医院产科分娩量呈现“井喷”趋势,目前助产人力资源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难以满足社会需求,临床急需本科层次助产人才。
助产学专业于2016年首次开设,当时仅有4所高校首次获批开办此专业。2017年,有20多所高校新增此专业。
网络与新媒体

2017年,共有37家高校新增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近两年,新媒体上市公司是传统媒体的2-3倍。有专家认为,新媒体传播人才是信息时代下各级媒体及其它行业的紧缺人才,市场缺口很大。
但是也别觉得这些专业会很火爆就逼着孩子报考,其实比起选择来,弄懂专业的真正含义更重要,包括专业开设的课程、特殊要求以及从事的职业等,绝对不要盲目地望文生义。特别是一些名称相近的专业,必须得搞明白它们之间的区别。若家长和考生要选择新设专业的话,那么在了解其内涵的同时还要了解专业开设的历史和背景。

最后
蜗牛纳预代表纳杰原替员工
预祝所有考生们

——END——

编辑:蜗牛纳@北京纳杰版权代理公司
本文地址:http://www.bjnajie.com/a/zlsb/2750.html
来源:纳杰知识产权微信公众号(najieip)
推荐阅读:







